一、項目背景
某大型火力發電廠(2×600MW超臨界燃煤機組)面臨燃燒效率低和NOx排放超標問題。經診斷,原有氧量監測系統(磁氧分析儀)存在響應滯后(>30秒)、精度不足(±1% O?)等缺陷,導致風煤比調節不精準,影響機組經濟性與環保指標。 電廠決定對#1機組鍋爐煙氣氧量監測系統進行改造,采用高溫直插式氧化鋯分析儀,實現實時、精準的氧量控制。
二、解決方案與設備選型
1. 氧化鋯分析儀選型
型號:MK-400-A(高溫型)
測量范圍:0~25% O?
精度:±1% FS(滿量程)
響應時間:<5秒(T90)
工作溫度:700℃(自帶加熱控溫)
防護等級:IP65(防塵防水)
輸出信號:4~20mA + RS485+HART協議
2. 安裝位置優化
省煤器出口(煙氣溫度300~400℃,粉塵較低)
空預器入口(對比監測,驗證燃燒一致性)
安裝方式:直插式安裝,傾斜15°防止積灰。
三、實施效果對比
1. 燃燒效率提升
優化邏輯:氧化鋯實時反饋氧量,DCS系統動態調節送風量,使空燃比接近理論最佳值(約3.5% O?),減少燃燒損失。
2. 環保排放改善
NOx排放:從180mg/m3降至145mg/m3(達標<150mg/m3)。
原因:精準控氧抑制了高溫區過量空氣導致的NOx生成。
脫硫系統負荷:石灰石耗量減少約8%。
原因:燃燒充分后,煙氣中CO減少,SO?轉化率提高。
3. 維護成本對比
磁氧分析儀:
校準周期:每周1次
探頭壽命:1~2年
氧化鋯分析儀:
校準周期:每3個月1次
探頭壽命:3~5年(可更換鋯頭)
四、關鍵經驗總結
1. 測點選擇比儀器本身更重要
避免安裝在渦流或死角區域,否則數據無代表性。本例通過CFD模擬優化了測點位置。
2. 溫度控制是精度保障
氧化鋯需穩定在700±10℃,加裝備用加熱電源防止意外停機。
3. 數據融合提升可靠性
將氧化鋯數據與CO分析儀、風量測量聯動,構建多參數燃燒優化模型。
4. 定期校準不可忽視
盡管氧化鋯穩定性好,但仍需每季度用標準氣(5% O? + N?平衡氣)進行跨度校準。
五、行業推廣價值
該案例證實,在燃煤機組、燃氣輪機、垃圾焚燒廠等場景中,氧化鋯分析儀可同步解決能效與環保痛點。未來結合AI算法(如深度學習預測氧量需求),將進一步釋放潛力。